近日,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湖北赛区选拔赛传来喜讯:湖北大学附属小学六(1)周李开阳同学的“一种基于自然光驱动的智能海水淡化装置”获得湖北省特等奖(全省共4个)。
省特等奖的获得,离不开兴趣的驱动。周李开阳喜爱阅读科技类少儿读物——《少儿百科全书》《德国科学百科丛书:WHATISWHAT》《给青少年的物理世界入门书》等。他善于从生活中获得的灵感,继而不断探究。
在湖北大学附属小学近几年来生态文明教育引导下,“绿色、环保、生活、共建”的大观念引领下,在“碳究”、“碳护”、“碳秘”等多元化项目式学习中,周李开阳理解了“零碳密码”。他敏锐地捕捉到:水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,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。
在与吴卫东德育校长、黄继红老师多次交流讨论后,周李开阳研发一种智能海水淡化装置的思路越来越清晰。在这个项目作品的实验和研制过程中,也得到了开阳爸爸周威——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老师及他同事--巴基斯坦籍博士后Muhammad Sultan Irshad的大力支持。此次开阳的参赛作品“一种基于自然光驱动的智能海水淡化装置”,正是在这个幕后“智囊团”的帮助下完成的。

这种利用自然光作为驱动能源的智能海水淡化装置,通过核心部件--光驱动水蒸腾组件将吸收的自然光转换为热能后,将需要淡化处理的海水进行高效蒸腾转变为汽态后进行凝结收集、从而实现海水的淡化处理。本装置在具有出色的光热转换效率和极高的蒸发率同时,还具有独特的向日葵式的趋光效应,可以保证光驱动水蒸腾组件始终面向自然光照射,从而实现自然光最大限度的利用率。
周李开阳在接受武汉教育科普记者采访时说:“我研发这个装置的目的,就是为了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、造价低廉、海水淡化效率高、外加能耗低(最好是不使用任何外界附加的能耗)的海水淡化装置,在完成海水高效率淡化的同时,也能做到“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和实现环境友好”,为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,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特别适用于海上作业、船舶航海、海岛家庭中的日常供水。”

黄继红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学校开创了‘融生态文明教育于学校、家庭、社会’的一体化共育模式,传递了‘绿色力量’。这奖牌的背后是周李开阳勤学善思的汗水,是整个智囊团智慧的结晶。这次“奇思妙想”水科技发明比赛让爱国、创新、求实、奉献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牢牢地植入到了学生心中。希望参赛选手勇于创新创造,追求科技梦想;提升科学素养,传承科学精神;秉承家国情怀,坚信科学报国,为祖国兴旺发展贡献力量。”
习近平主席说:“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。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,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。”科技创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好方式,老师做好引导,激发学生的思维成长。湖北大学附属小学的同学们将在老师的引领下,继续扩大科研视野,提高实践能力,激发技术创新潜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