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日,湖北大学附属小学举办了一场聚焦集体备课的教师校本主题培训,特邀教育界知名专家刘晓红教授主讲。刘教授是二级教授、国家“万人计划”教学名师,兼任中学正高级教师、湖北省特级教师,曾获湖北省楚天园丁奖、名师奖等荣誉,并于2019年教师节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,其教育实践经验与专业素养备受业界认可。本次讲座以“众筹智慧,共筹共赢”为主题,深入剖析了集体备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中的核心作用。

培训中,刘晓红教授首先指出当前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,教师面临教学任务繁重与教育理念迭代的双重压力,部分教学存在盲目性,缺乏系统规划,导致教学效果受限。针对这些现状,她强调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,并系统阐释了其实施路径与策略。
结合丰富教学案例,刘教授将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:初任教师的适应磨合期,需突破理论应用与课堂管理的实践挑战;进入发展期后,教师在胜任基础教学的同时,需在教学技能与专业知识层面突破瓶颈;成熟提高期的教师已形成个人教学风格,需通过持续反思优化教学策略;发展创新期的教师则需站在教育前沿,探索跨学科融合、智慧课堂应用等创新理念与方法。她特别强调,集体备课对各阶段教师均具独特价值,为青年教师提供经验借鉴与专业指导,助其快速成长;让资深教师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灵感,实现自我突破。针对集体备课中“萝卜炖萝卜”式无效研讨、低层次重复等常见误区,刘教授提出需做到“有形、有型、有神、有魂”,形式上建立规范流程,内容上紧扣教学目标与学情需求,精神上激发教师研讨热情,核心上以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为根本导向。
在操作层面,她详细解读了集体备课机制。集备路径以“人人初备—集体交流—形成‘共案’—‘共案’个性化”为核心流程。教师先独立钻研教材形成初案,再通过集体研讨优化思路,凝聚团队智慧形成共享教案,最后结合班级学情进行个性化调整。实施策略包括:紧扣课程标准,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与重难点,确保教学方向不偏移;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可量化、可操作的具体成果,避免“培养综合素养”等模糊表述;强化问题导向,将知识体系转化为探究性问题链,融入生活化情境驱动思维发展;构建开放的教研场域,鼓励教师分享经验、研讨困惑,形成思维碰撞的良性循环;固化研讨成果,通过记录共识、明确争议问题研究方向,将优质方案转化为可参考的教学样板。

此外,刘教授分享了教学实践中年轻教师耐心辅导学困生、助其重拾学习信心等感人故事,激励教师以集体备课为纽带,在教育教研中践行责任与使命。
最后,卫校长强调:“学以致用是根本,知行合一方致远。希望老师们能够将今天所学、所悟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,以集体备课为纽带,凝聚团队力量,实现协作共赢。”

湖大附小教师们表示,将把培训所学融入教学实践,以集体备课为抓手,凝聚团队智慧,协同提升教学质量。此次培训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,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向更高水平迈进。